黨的二十大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賡續精神血脈,堅守文化自信,2023年4月7日下午,浙江大學出版社第二黨支部與第六黨支部舉辦黨群聯合活動,前往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參觀了“宋韻今輝”藝術特展。
進入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條垂幅,介紹了本次展覽的五個主題:“湖山攬勝——宋韻江南書畫藝術”“夜山鉤古——黃賓虹宋畫研究及其傳承”“立最高峰——潘天壽的常變之道”“含英咀華——繪通中西的國美油畫”“典垂百代——兩宋書畫傳習展”。
據“宋韻今輝”策展團隊成員、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典藏部的趙怡老師介紹,本次展覽所有展品均為真跡。其中有37件(套)宋、元、明、清傳世書畫,系統呈現了從宋、元、明、清到近現代江南地區的宋韻書畫藝術文脈。更引人矚目的是,這是南宋四大家“李劉馬夏”的作品首次齊聚同一個展覽。
展覽館摩肩接踵,人流如織,于是大家采取了倒序路線,先到二樓參觀黃賓虹、潘天壽兩位大師的作品。黃賓虹擅畫山水,也是書法家。從展出作品中,大家明顯可以感受到他黑、密、厚、重的繪畫風格,對比其眼疾期間與眼疾愈后的畫作,也頗有趣味。潘天壽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他的畫布局與眾不同,風骨勁朗,打破了人們對宋韻“柔美”的刻板印象。
隨后眾人來到一樓,自由參觀了“湖山攬勝”“含英咀華”“典垂百代”幾個主題的展覽。久聞大名的《富春山居圖》、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圖》……大家身處杭州西湖畔,與古人畫卷中浙江的明山秀水相遇,展開一段穿越時空的對話。
大家時不時在展品中撞見被收錄入“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古畫的“真身”。回想我社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出版,也正是由宋畫系列開始的,而同一時間,在北京國博,“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仍在持續展出中。“宋韻今輝”展示了時間和歷史的厚重,“盛世修典”帶來的是藝術疊加科技的鮮活,二者都吸引了眾多人觀展,不同的呈現方式背后,是同樣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驕傲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