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成人精品日本动漫纯H_亚洲顶级毛片_阿娇艳z门照片无码av4i_亚洲最新av网站_久久日本理伦片aaaaaaa_麻豆传媒在线观看视频

中國式傳播學的創新性探索——品讀邵培仁傳播理論三部曲

發布者:劉瑾發布時間:2023-04-27瀏覽次數:14

品讀邵培仁教授的傳播理論三部曲——《華夏傳播理論》《亞洲傳播理論》《全球傳播愿景》,可以發現作品充分展現出中國式傳播學的高遠與厚重。這三部著作,立足中國,面向亞洲,放眼全球,具有內在的邏輯貫通性和整體統一性,體現出邵培仁教授及其所帶領的學術團隊長期以來對傳播學本土化所進行的創新探索,在國際傳播研究中的戰略前瞻,在傳播學中國學派建構及學術傳承中的承前啟后。邵培仁傳播理論三部曲,體現了他本人所推崇的“三向結合”的研究取向,在時間之縱向,在空間之橫向,在理論實踐結合之豎向,做到有機融合,整體互動,勾畫出中國式傳播學的綠色生態景觀,給中國式傳播學研究創新以有益啟迪。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如何進行中國式傳播學的理論探索,建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傳播學理論體系?這是一個擺在中國傳播學者面前的學術挑戰。筆者在仔細翻閱和用心品讀邵培仁教授近年出版的傳播理論三部曲《華夏傳播理論》《亞洲傳播理論》和《全球傳播愿景》之后,發覺這位年屆七旬、依然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我國傳播學學術熱土之上的學界前輩,給我們做出了榜樣。這三部著作在充分展現中國式傳播學之厚重度和高遠度上,每一部都堪稱精品力作,而且彼此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貫通性和整體統一性,體現出邵培仁教授立足中國、面向亞洲、放眼全球的研究路徑和探尋步履。

華夏、亞洲與全球:傳播理論三部曲的核心內容與研究視野

從邵培仁教授傳播理論三部曲中抽取三個名詞:華夏、亞洲和全球,這就構成了傳播學理論研究展開的三大地理范疇(同時也是歷史范疇)。從華夏本土,拓展到亞洲,進而再放眼全球,這是一個眼界由內而外、逐步開闊遠大的過程。邵培仁教授在這方面論文的發表最先是華夏傳播研究,但著作出版的時序,其實是《亞洲傳播理論》(2017)最先出版,其次是《華夏傳播理論》(2020),最后出版的是《全球傳播愿景》(2022)。這也說明,在每一部著作的框架里,都有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文化根基與國際視野,都有古今通覽、中西合璧、中外融通的學術功底與寫作筆法。為了方便,筆者還是以著作的出版時間為序加以研讀和品鑒。

(一)東方模式:《亞洲傳播理論》的內容框架與關鍵地位

追根溯源,《亞洲傳播理論》出版的一個學術緣起是在2008年浙江大學舉辦、邵培仁教授組織并主持的“亞洲主張:國際傳播研究的新視界”博士論壇。《中國傳媒報告》在2009年第一、二期設立專欄將論壇中的重要論文予以刊載,浙江大學傳播研究團隊成員陸續在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系列的相關論文和研究成果。邵培仁教授在《中國傳媒報告》2009年第1期卷首語中寫道:“國際傳播研究中的亞洲視角、亞洲思維甚至于亞洲主義和亞洲中心等亞洲學術主張不是一個空洞的學術概念,而是一個嚴肅的學術話題;不是地域主義或民族主義的情緒發作,而是建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集中了人類傳播學研究精華的‘整體傳播學’的客觀需要。”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亞洲傳播理論的研究從其出發點來看,就是著眼于國際傳播研究的需要而從亞洲這一區域起步,其目的是挖掘“全球傳播中的亞洲意識及其核心價值”,而這正是《亞洲傳播理論》第一章的研究主題。




  作為邵培仁教授在2013年主持的浙江大學教育部創新研究重點基地項目“亞洲傳播理論:國際傳播研究中的亞洲主張”的成果,《亞洲傳播理論》二十章之間有著嚴密的內在邏輯:上編六章主要是思想基礎;中編七章主要是理論對話;下編七章主要是媒體實踐。邵培仁教授在書中試圖打通從國際到亞洲再到中國、從思想到理論再到實踐的經絡運行,從底層的思想基礎上挖掘亞洲主張的國際價值內涵,凸顯出其獨特的文化意味以及對傳播理論的貢獻,加強亞洲傳播與國際傳播的對話交流,以及亞洲內部各國各區域的交流交往,甚至認為“亞洲傳播研究就是一種本土化傳播研究,”從而挖掘亞洲本土傳播理論的真正價值。這一方面是以中華文化為起點的向近鄰亞洲諸國諸領域的積極探尋,另一方面又是在全球視野下對亞洲傳播乃至華夏本土傳播的一種反身探查。由此,亞洲就成為介乎華夏與全球的一個中介與橋梁。因此,《亞洲傳播理論》理所當然地成為華夏傳播與全球傳播研究兩部著作的一個關鍵樞紐。

(二)中國觀念:《華夏傳播理論》的內容框架與本土根源

《華夏傳播理論》為邵培仁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華夏傳播觀念研究”(16FXW002)和浙江省社科規劃立項課題“華夏傳播理論研究:新視野、新思維、新路徑”(13NDJC169YB)的成果。如果進一步追根溯源,還可以聯系到浙江大學在2009年舉辦、邵培仁教授組織并主持的“中國主張:傳播理論本土化的徑路”博士論壇及浙江大學在2011年舉辦的“華夏傳播理論的生態學視野”博士論壇,這兩個論壇都將研究的立足點落在了中國本土化傳播研究上。如果再進一步追溯,杜駿飛(1992)在《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略論邵培仁同志傳播學研究實績》中就特別指出在戴元光、邵培仁、龔煒三人合著的《傳播學原理與應用》(1988)中看到邵培仁對于傳播學本土化的一些初期的努力。邵培仁在1999年還專門撰文對20年來兩岸傳播學本土化研究進行了系統的回顧與長遠的前瞻。可見,對于傳播學本土化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其實一直貫通于邵培仁教授的學術之路。



  在此基礎上,再品讀《華夏傳播理論》的核心內容,可以看到該書其實是在繼承延續邵培仁教授以往的多層面多領域探索之外,聚焦在“華夏傳播觀念”層面的理論探索。其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華夏傳播觀念”的研究方法論,也就是上編“他山之石:理論建構的知識論”;二是“華夏傳播觀念”的具體內容,也就是下編“本土之路:概念化與命題化實踐”。觀念在行動中居于統領地位,在傳播中居于靈魂位置,因此,華夏傳播理論研究從觀念角度入手,就抓住了問題的肯綮與玄妙所在。全書的一個基礎篇章其實是聚氣于第四章“尋找理論的胚胎:華夏傳播十大觀念”。全書的內容建立在華夏傳播觀念的基礎之上。此前的第一章到第三章討論的是如何進行華夏傳播理論建構的方法論問題;此后的第五章到第十章討論的是從華夏傳播觀念到概念,再到多個層面的理論建構的具體內容,包括接受觀、交往觀、辯證觀等核心理論模塊;最后的第十一章則是整部書的結語和總結。


  總體來看,該書在華夏傳播理論創建創新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筆者認為這些貢獻的取得,關鍵在于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融合淬煉,對本土文化根源及其精華的尋幽攬勝、探驪得珠。

(三)天下情懷:《全球傳播愿景》的內容框架與前瞻戰略

  《全球傳播愿景》在《后記》中標注該書是邵培仁主持的浙江省社科基金項目專項課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研究”(18MYZX02YB)成果之一,是邵鵬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全球傳播秩序重建研究”(18BXW062)成果之一。這表明該著作緣起于邵培仁和邵鵬各自主持項目的合作研究工作。這部著作整體話題及關鍵思想的主要研究緣起,在筆者看來應該來自邵培仁教授于2016年底在蘇州召開的中國傳播學論壇上對全球與本土關系話題的探討和2017年初他對“新世界主義視野下的中國傳媒發展”問題的研究預判。他犀利地指出“一帶一路”等國家主導敘事“不僅激活了新的媒介地理想象,并且正演變為頗具代表性的世界主義話語,預示中國國際傳播頂層決策正在不斷調試、探索新的路徑和面向。”這個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的主體部分成為《全球傳播愿景》一書中的第二章“新世界主義:全球傳播的新視野、新視維與新進路”的核心內容。




  如果以這章內容為關鍵篇章看《全球傳播愿景》的內容框架,在此章的前一章,其實是整部書的一個問題背景和前景展望。其后的七章內容則是進一步從多個維度展開對新世界主義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闡釋,從而構成了整部書的上編。上編主要是縱論新世界主義的思想理念,主要論及理念流變、超越性構想、全球議題、對外傳播戰略、國際傳播戰略選擇與行動方案、媒介尺度與傳播張力、共演共進圖景等,內容非常豐厚,呈現出“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新世界主義媒介理論的多維“真面目”。中編一共有七章,聚焦文化與話語的維度,主要論及國際話語權、“一帶一路”倡議、新聞生產、中亞安全話語體系、中亞國際傳播議題、網絡安全及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華萊塢電影國際化等,呈現出新世界主義在國際傳播實踐中“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多樣性和變化性。下編一共有三章,則是在前述研究基礎的一個總結和綜論,主要歸納為“整體全球化”模式下的“人類整體傳播學”研究。上中下三編至此形成一個整體,構建起一個逐漸清晰且日漸宏大的全球傳播愿景,在這個愿景之下實際完成的是新世界主義媒介理論體系。


  《全球傳播愿景》的內容框架和理論體系,展示出一種胸懷天下的廣闊視野,顯現出一種深邃犀利的歷史目光,表達出一種高屋建瓴的戰略前瞻。這完全得益于邵培仁和邵鵬及其團隊在前面相關的亞洲傳播理論、華夏傳播理論建構當中所做的理論鋪墊和扎實的學術積累,厚積薄發,聲傳世界。


  從模型化的角度看,邵培仁教授的傳播理論三部曲恰如三個理論知識圈層,其中《全球傳播愿景》居于最外圈,《亞洲傳播理論》居于中間圈,《華夏傳播理論》居于最內圈。在《華夏傳播理論》圈內,華夏傳播觀念指導或引領著人們的接受、交往、論辯及價值傳揚等行為,進而產生相應的實踐結果。作者在研究華夏傳播觀念之際,運用西方認識論對本土傳播現象加以解釋,建構起一套完備的華夏傳播理論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華人本土經驗及理論。華夏傳播理論知識,可滲透應用到亞洲媒介實踐的各個方面,從而能參與亞洲不同國家、民族及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同樣也可以滲透應用到全球傳播的各種文化與話語實踐的諸多領域。在《亞洲傳播理論》圈內,亞洲內部的理論對話必然包括華人本土經驗,這部分與內圈的《華夏傳播理論》能互相滲透應用理論知識。《華夏傳播理論》內容模塊實際上也應該被包含于亞洲傳播理論體系之內,從而也都屬于全球傳播的理論實踐。所以,這部分理論知識又可以納入“新世界主義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知識網絡之中。這樣看來,這三部著作的內容就在全球媒介傳播的地理尺度范圍內套疊在一起,納入到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之中,從而便于我們理解其理論知識架構的內在聯系。    

本來、外來與未來:傳播理論三部曲的學術資源與智慧想象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從獲得學術資源的源頭來考察,邵培仁教授傳播理論三部曲可以說是做到了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和面向未來這三項要求。

(一)不忘本來:從中華文化資源中廣征博引、深挖瑰寶

《華夏傳播理論》思想觀念材料的一個源頭主要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籍,以第四章“尋找理論的胚胎:華夏傳播十大觀念”為例,該章梳理了十對傳播的基本觀念,它們既是中國傳統思想的重要范疇,又是中國人日常傳播行為和行動的“釋義系統”。它們分別是:陰-陽、和-合、交-通、感-應、中-正、時-位、名-實、言-行、心-受、易-簡。這十對單字詞觀念,每一對都來源于多種中國古代典籍,例如,陰與陽,在《周易·系辭上》中有“一陰一陽之謂道”,在《老子》中則有“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在《荀子·禮論》則是“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除了引用大量中國古典文獻之外,《華夏傳播理論》在論證之中,還廣泛引用本土學者的成果,如成中英、杜維明、馮友蘭、梁漱溟、熊十力、徐觀復、許倬云、李澤厚等華人學者。《亞洲傳播理論》同樣引用和挖掘了中華文化資源瑰寶和中國智慧,例如,亞洲價值觀中的“和諧、和睦、穩定、忠誠、孝道、守紀、服從、關系、儲蓄、教子、勤儉、實用”等核心詞的提煉,其實就有對包括中華文化、儒家思想在內的亞洲價值的整合提煉。《全球傳播愿景》在追蹤構建新世界主義的中國思想根源時,尋訪到各種中華文化典籍中出現“天下”一詞的數量和思想意義,其中,《墨子》中“天下”出現了507次,《道德經》中則出現了60次,《論語》中出現了23次;墨子有“天下兼愛”思想,儒家抱持“天下大同”思想,道家《老子》有“以天下觀天下”,法家《商君書·修權篇》有“為天下治天下”,《公羊傳》有“天下遠近大小若一”,《易傳》有“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等等。可見,這三部著作都能從中國文化資源中獲得思想火花與學術靈感,應用到整個著作的精彩論證當中。

(二)吸收外來:從世界學術成果中汲取營養、交流對話

《華夏傳播理論》這部聚焦本土傳播學理論創新的著作,不僅善于從中國古典文獻和文史哲大師那里挖掘傳播觀念、傳播思想等理論資源加以化用,還大量引用了外國學者的成果,例如,馬克斯·韋伯的解釋社會學、吉登斯的“雙重解釋”說、格爾茨的《文化的解釋》、凱瑞德《作為文化的傳播》、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象力》等成果,在其參考文獻當中,引用中譯的奧、德、法、美、意、英、丹麥、瑞士、希臘等國著作70多種和近20種原版英文文獻。這些文獻說明即便是在華夏傳播理論的建構過程之中,作者還積極地“吸收外來”經典和優秀的文化資源。同樣,《亞洲傳播理論》更是能充分做到“吸收外來”,在其參考文獻當中,不僅大量引用中譯的外國論著,而且引用原版外文文獻368種。《全球傳播愿景》更是非常廣泛地充分吸收外來學者的成果著述,代表性的有烏爾里希·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愛德華·薩義德的《東方學》、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體》、安東尼·吉登斯的《社會學》、馬林諾夫斯基的《文化論》等。這么多外來成果匯聚在一起,成為邵培仁教授傳播理論三部曲汲取的學術營養庫,奠定其著述與世界學術界深入對話的基礎。

(三)面向未來:從人類共同經驗中把握趨勢、展望美好

除了上述“不忘本來”和“吸收外來”的特點之外,邵培仁教授傳播理論三部曲,還展示出作者“面向未來”的深刻思考與學術探尋。在《華夏傳播理論》前言“傳播精靈:人類傳播斷想”中,作者感嘆“當我們重溫古人的思想時,其思維睿智和價值關切令現代人肅然起敬”,這是作者與古人的思想對話和精神交流,但同時作者也聯想到“古人不僅思考著和我們的一樣的問題,甚至提出了我們無法提出的重大問題”,則是一種將古今結合縱貫到未來的深遠思維。作者寫道:“通過傳播之網,人類認識世界,關愛同胞,追求理想;通過傳播之網,人類創造智慧,體會尊嚴,把握命運;通過傳播之網,人類回憶過去,感受現在,期待未來。”可見,作者之所以要從古代華夏文明攫取智慧之源,其實也是為了更好地迎接未來。


  《亞洲傳播理論》在全書的論述當中不乏對未來的展望與思考。例如,第五章“亞洲主義:國際傳播的戰略構想與發展機遇”提出了六個問題。例如,最后那個問題是“中國作為亞洲國家,如何基于其東方價值,向國際社會(包括西方世界)傳遞自己的聲音并獲得理解、認可和有效影響乃至積極回應呢?”這個問題就包含著面向未來的深刻思考和積極發問。類似地,在第十二章“他者鏡像:國際傳播學會的亞洲元素”之第三節“亞洲視角的未來展望”,第十三章“地緣競合:美國“新亞洲地緣”戰略與中國對外傳播”之第三節“中美地緣關系與傳播策略展望”都是對面向未來的思考與研究。前者提出了六條圍繞亞洲視角的結論判斷,最終提出其“突破口在于亞洲傳播理論的研究與建構”;后者提出了三條面向未來的傳播策略,例如“注重跨學科合作”“注重文化軟實力建設”“擴大對亞洲傳媒文化的傳播策略研究”。《亞洲傳播理論》一書在緒論部分提出的亞洲傳播研究的任務,指出這“將有利于重新確認亞洲研究中的中國地位,同時也將有利于恢復亞洲之于中國的本來意義”。實際上這就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亞洲傳播研究規劃或愿景。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多年前作者對未來的思考,依然非常恰切和到位,未來能取得的真實成果有賴于面向未來的長遠眼光、科學規劃和切實執行。


  《全球傳播愿景》從該著作的標題看,就是一個“面向未來”的傳播理論建構。在該書緒論當中,作者列出了新世界主義媒介理論建構與研究的8個方面,簡要概述有:1.時間層面;2.空間層面;3.文化層面;4.利益層面;5.規則層面;6.話語體系;7.傳播結構和機制;8.最終建成全球信息傳播命運共同體。全書最為集中呈現出其對未來發展著力探尋的一章,正是第一章“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全球傳播新秩序的中國愿景”。在這一章中,作者分析了“全球傳播新秩序建構的中國機遇”,中國應該把握住“全球傳播秩序重建的戰略機遇期”,為世界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這樣,作者在該章結語部分就能欣慰地展示“建成美好的傳播世界”的愿景,“不僅可以為中國軟實力傳播提供重要保證,為中國媒體的海外布局和國際話語權爭奪提供制度性參照體系,而且可以逐步消除全球傳播中不平衡、不平等以及信息鴻溝和數字鴻溝現象,最終建成更加公平、合理、美好的傳播世界。”


  綜上所述,本來、外來與未來的三個面向,其實都蘊含著人類社會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和人類智慧想象。邵培仁教授傳播理論三部曲在研究與寫作中,能夠吸收豐厚的本土資源及外部世界的學術營養,從而展示出枝繁葉茂的創新學術成果,最終必然能讓后輩學者得到溫潤且深刻的心靈啟迪與精神滋養。

傳習、傳承與傳揚:傳播理論三部曲的學派建構與學術自信

2022年6月,邵鵬、邵培仁主編《全球傳播愿景》出版,標志著傳播理論三部曲的形成。由此,對比七年之前,即2015年邵培仁教授完成媒介理論三部曲,筆者發現兩者有雙璧輝映、異曲同工之妙。筆者曾撰寫評論文章,分析媒介理論三部曲“總體的內在邏輯脈絡、理論內涵與學術生產模式,剖析三部著作的不同定位與價值特色,并從學術研究的集團協同和領軍方略層面論證一個傳播學學派崛起的學術之道,展示一種豪邁奮進、沖鋒向前的學術精神。”筆者在今天發現其中關于學術研究集團協同和領軍方略的論述及結論在傳播理論三部曲上面也完全成立。2017年,筆者還曾探討“傳播學中國學派生成的條件、路徑與機遇”,五年之后,借傳播理論三部曲煌煌大成之際,筆者在此再對傳播學中國學派構建之中師生間的功夫傳習、精神傳承與聲譽傳揚略做論述。

(一)傳習功夫:在學術磨礪中練真功夫、得真領悟

《華夏傳播理論》由邵培仁和姚錦云師徒二人緊密合作完成。2016年,姚錦云在一篇文章中坦陳自己在邵培仁教授指導下攻讀傳播學博士學位進行學術研究的個人體會,在他迷茫、尋路之際,導師明確要求他告別廣告學,著手研究中國古代傳播。沒想到導師引領的學術方向非常適合他,讓他在“浙大找回了自己”,增強了學術自信。“以前我的口頭表達能力很差,但自從會讀會寫了以后,也變得會‘說’了。”這表明姚錦云在導師邵培仁的指導下,通過學術訓練、研究與寫作,提升了自己的學術興趣、研究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可喜的成果,得到了真正的學術領悟。


    在《媒介理論前沿》(2009)后記中,邵培仁教授在簡要介紹該著作的學術生產過程時說:“本書任何一章的研究與寫作,都蘊含著集體的勞動和智慧,因為學術團隊每次的學術午餐、學術沙龍和小型聚會,都是大家報告國際國內學術前沿信息、奉獻個人智慧、展示個人才華、探討研究思路的機會和平臺,特別是傳播學專業博士生對50種新聞傳播類SSCI國際頂級學術刊物每人五種的定向跟蹤與報告、碩士生對其中一種的追蹤與分析,還有博士生開題報告前有目的地針對英語國家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博士論文寫作的調查、分析與研討,都讓包括導師在內的所有成員受益匪淺。”據筆者所知,《亞洲傳播理論》(2017)和《全球傳播愿景》(2022)中有若干篇章最初醞釀、寫作和《媒介理論前沿》(2009)、《媒介理論前瞻》(2012)、《媒介理論前線》(2015)的若干篇章的醞釀、寫作過程相似。可以說,邵培仁教授在培養后輩人才方面的做法是持之以恒和行之有效的。他在指導、率領研究生團隊學習研究的同時,一方面完成了學術成果,另一方面也鍛煉了人才,把一批批學術新手和初學者,變成一個個具有一定功力、定力和戰斗力的學術能手。這些厚實的著作本身,都可以視為培育學術后輩的一次次淬煉之后所凝結的學術結晶。

(二)傳承精神:在創新場域中承前啟后、推陳出新

邵培仁教授在《亞洲傳播理論》后記中,列出了全書的所有貢獻者名字及工作分工協作的情況。這是一支中外聯合合作的團隊,既有本校學者和其他國內高校學者的加入,也有亞洲學者、美國學者、海外華人學者的參與,從而形成一個傳播理論創新的多元學術場域。這部著作的完成還有賴于《中國傳媒報告》及英文雜志“China Media Research”等學術發表平臺和相關學會會議的支持,它們構成一個個極具吸引力的學術交流平臺,學者們可以在這里進行充分交流和創新思考,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承前啟后、推陳出新,傳承學術精神,形塑學派學脈。邵鵬、邵培仁教授在《全球傳播愿景》后記中,同樣列出了全書的貢獻者名字及工作分工協作的情況。


在上述兩部著作的學術團隊中不僅有多位教授、博士生導師是邵培仁教授的弟子,而且也有弟子的弟子參與到其中的情況。這說明邵培仁教授率領的浙江傳播學學派不僅奮發崛起,而且后續有人,人才輩出,能夠堪當重任。魏格豪斯曾經在討論法蘭克福學派時,確定了學派構成的五個特征,這些特征條件可以視為構成一個學派的核心要素:即一個研究機構、一個思想上的超凡(charismatic)人物、一份宣言、一種新范式、學派研究工作的雜志和其他出版物。對照此五個必要條件或特征來看,邵培仁教授無疑是浙江傳播學學派的超凡人物或魅力型領導者、管理型學者。他在傳播理論三部曲的研究歷程中,就不斷引領和凝聚起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繼承和發揚了不斷創新、開拓進取的求是精神,并把這種精神持續地傳承下去。

(三)傳揚聲譽:在創新之路上樹立品牌、增強自信

在研究與寫作《華夏傳播理論》的進程中,邵培仁教授單獨或同姚景云合作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反映階段性成果的高水平論文,這些論文大都發表在諸如《新聞與傳播研究》《浙江學刊》《浙江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戰線》《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等高水平學術期刊上,有的還被《新華文摘》等摘編和全文轉載,在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和密切熱議,《華夏傳播理論》還因此榮獲浙江省第二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可見,華夏傳播理論的建構,在一個完整的立項、研究、寫作、出版周期之外,也還有后續的研究,形成階段性論文陸續發表。這些高質量成果及其衍生論著可以說是集束式爆發,好似新創了一個華夏傳播理論的學術品牌,增強了中華文化自信,從某種程度而言,可謂是增強了開創“中國式傳播學”的學術自信。


  同樣,在研究與寫作《亞洲傳播理論》《全球傳播愿景》的過程中,邵培仁學術團隊及相關作者同樣在許多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的高水平論文,大多都被CSSCI收錄,有的論文還發表在國外頂級刊物上,有些論文還在學術會議上發表和宣讀;對邵培仁傳播理論三部曲著作的評論共有16篇,其中發表在國外SSCI和A&HCI上書評是三篇,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學術口碑,其理論思想和觀點也在國內外廣為引用和傳揚。 

橫向、縱向與豎向:中國式傳播學的研究徑路與學術境界

品讀邵培仁傳播理論三部曲,在某種程度上,恰似一次“讀懂中國、讀懂亞洲、讀懂世界”的學術行旅。2022年11月12日,邵培仁教授在第三屆新知論壇“媒介新生態:傳播與未來”的開幕致辭中分享他多年學術研究的一個心得體會,他也已在新出版的《媒介生態學新論》后記中正式提出,那就是學術要重視“三向結合”的研究取向,即縱向、橫向、豎向三者有機結合。


  以《華夏傳播理論》《亞洲傳播理論》《全球傳播愿景》三部曲為例,其“縱向”之條貫,追根溯源,深挖文化之基因和脈絡,講究時間之長度;其“橫向”之橫通,無邊無際,審視世界之歷史和多元,追求空間之廣度;其“豎向”之貫注,頂天立地,上下貫通,層級分明,上接理論之“天氣”,下接實踐之“地氣”,追求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和深度。這三部曲的研究與寫作,從整體上力求前后條貫、左右橫通、上下貫注,三者有機融合、立體多層、互為補充、整體互動。邵培仁傳播理論三部曲的學術研究取向,恰恰完全符合他自己所推崇的“三向結合”的要求。換言之,這也正是他在自身學術研究和帶領學術團隊、培養后輩學人的事業之中自覺做到的要求。他以“三向結合”為學術標桿,融通中外地完成了媒介理論三部曲、傳播理論三部曲等一系列優秀學術成果。在筆者看來,“三向結合”還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如何更好地進行中國式傳播學理論探索、如何建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傳播學理論體系的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奮斗目標,還提出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這為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大力推動中國式傳播學的理論創新,提供了全新的時代機遇和光明的發展前景。中國式傳播學將在此進程中,不斷汲取中國文化精髓,融會貫通,創造出更多優秀理論成果,堅定自信優雅地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邵培仁,姚錦云.華夏傳播理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

[2]邵培仁等.亞洲傳播理論——國際傳播研究中的亞洲主張[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

[3]邵鵬,邵培仁.全球傳播愿景——新世界主義媒介理論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2.

[4]陳江柳.立足本土 走向整體 走向世界——略論邵培仁及其傳播學研究的中國化探索[J].東南傳播,2021(04):17-25.

[5]邵培仁.亞洲傳播研究的基本主張[J].中國傳媒報告,2009(2):1.

[6]邵培仁.亞洲傳播研究的新視界——《亞洲主張:全球傳播背景下的亞洲傳播理論研究》序[J].傳媒觀察,2022(02):36-39.

[7]杜駿飛.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略論邵培仁同志傳播學研究實績[J].淮陰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1):79-82.

[8]戴元光,邵培仁,龔煒.傳播學原理與應用[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

[9]邵培仁.傳播學本土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4):36-41.

[10]邵培仁,王昀.新世界主義視野下的中國傳媒發展[J].編輯之友,2017(1):5-12.

[1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

[12]廖衛民.沖鋒在前線:一個傳播學學派的崛起之道——解讀邵培仁主著之媒介理論三部曲[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67-72.

[13]廖衛民.論傳播學中國學派生成的條件、路徑與機遇[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61-68.

[14]姚錦云.我在浙大找回了自己[N].中國科學報,2016-05-19(8).

[15]邵培仁等.媒介理論前沿[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16]邵培仁等.媒介理論前瞻[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17]邵培仁等.媒介理論前線[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18]魏格豪斯.法蘭克福學派:歷史、理論及政治影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9]Zhaoyang (Sharon) Mei.An Asian paradigm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Asian communication theory: Asian perspectiv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udies),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9,VOL.29,NO.2,201-203.Book reviews.Mei Zhaoyang.Huaxia Com munication Theory.Shao Peiren and Yao Jinyun,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20, Vol.35(4),417–419.Yilin Liu & Guofeng Wang (2022): A Global Communication Vision: Towards a Neo-Cosmopolitan Media Theory,Critical Arts,DOI:10.1080/02560046.2022.21 55679.

[20]邵培仁.媒介生態學新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2.

[2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本文節選自《傳媒論壇》2023年第7期“本刊專稿”欄目《中國式傳播學的創新性探索——品讀邵培仁傳播理論三部曲》,原文詳見《傳媒論壇》雜志2023年第7期或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


作者簡介:廖衛民,東北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新聞系主任、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全球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聞學,新媒體,傳播理論。


本文引用格式參考:廖衛民.中國式傳播學的創新性探索——品讀邵培仁傳播理論三部曲[J].傳媒論壇,2023,6(07):3-8+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村少妇好紧水多视频 | 亚洲vs天堂| 久久69国产精品久久69软件 | 天堂一区在线 | 欧美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干片网在线观看 | 激情一二区| 日本少妇翘臀啪啪无遮挡 | 不卡一二三 |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在线视频 | 亚洲最新av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japanese中年熟妇 |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在线 |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3d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a毛片久久w | SM调教室论坛首页入口 |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a片特黄 | yyyy11111少妇无码影院 | 爱情不设限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 国产爆乳无码av在线播放 | 国产91精品插插插免费观看 | 亚洲a人| 无码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 91福利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都在这里 | 仙踪林久久久久久久999 |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VA福利 | 日本道二区免费v | 麻豆文化传媒在国产之光 | 国产在线播放精品 | 久操影视 | 欧美成人A片一区二区不卡 www.日日干 麻豆特级毛片 |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a片涩涩软件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本黄色xx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