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新中國七十周年華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2019年9月26日,出版社第三黨支部“我和我的祖國”主題黨日活動來到良渚博物館,通過觀看展覽的方式追尋五千年中華文明,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在2019年7月6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標志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主流學術界廣泛認可。通過觀看良渚博物院的一件件展品,全體黨員對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有了新的認識,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良渚博物院主要分為“水鄉澤國”“文明圣地”“玉魂國魄”三個展廳,將傳統展示與數字化手段相結合,加強觀眾在實體文物中的參觀感受。
第一展廳為水鄉澤國,主要講述了良渚王國的崛起與發展。講解員講解了良渚文明的發展歷程,五千年前的良渚已具備高度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除此以外,良渚還出現了被視為原始文字的刻畫符號系統。
第二展廳為文明圣地,主要介紹了良渚古城遺址的發掘情況。2007年考古發現的良渚古城遺址,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被譽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外城構成三重向心式結構。良渚古城作為良渚文化的權力與信仰中心,規劃合理、營建考究、結構完備、工程浩大,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堪稱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第三展廳為玉魂國魄,展示了良渚文明的重要特征——玉器文明。良渚時期的用玉已形成明顯的等級之分。神徽像作為共同信仰的神,與玉琮、玉鉞、玉璧為代表的神權、軍權、王權形成良渚社會獨具特色的用玉禮制,反映了良渚社會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國家形態。良渚的玉琮也對中國文明的發展與傳承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良渚遺址的保護工作,他指出“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這次的參觀學習,讓黨員們深刻感受到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偉大,更增進了對“我的祖國”的熱愛之情,也更有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忘初心,努力做好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播延續工作。
(供稿人:第三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