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出版社第五黨支部于11月5日赴紹興,參觀“周恩來紀念館”和“魯迅故里”,開展“弘揚清廉文化 推進清廉建設”主題黨日活動。
上午,支部黨員們來到“周恩來紀念館”參觀考察,緬懷一代偉人周恩來。周恩來系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的后代。說起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不少人就會脫口而出一代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并對其所反映的高潔品格推崇不已。此后,周敦頤的子孫們也秉承了祖先的訓導,世代都將其作為立身處世的準則。一千余年之后,周家誕生了一位將這種品格發揚到極致的偉人——周恩來總理。
在周恩來故居紀念館的祖居大廳里,有一幅對聯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講解員說,這是周恩來的大伯父周貽庚立下的家訓,在總理小時候,因為時常需要去東北、天津等地生活求學,他的生活基本都由大伯父照顧,因此受這兩句話的影響很深。總理家訓可以稱得上是廉政教育的典范。家風連作風,總理深深感覺到“治家”對于一名黨政領導干部的重要性,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帶動大家,家規不僅定得嚴,而且身體力行。
展廳內容分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人民解放事業而斗爭、人民的好總理、杰出的外交家、為黨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等六大部分。展廳通過豐富翔實的資料,展示了偉人周恩來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下午,支部黨員們又來到了“魯迅故里”參觀考察。一代文學巨匠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魯迅——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通過課本滋潤著一代代中國人。所以游覽紹興,也可以說是一次魯迅文化的懷舊之旅。
盡管此次行程匆忙,所到不多,但那濃濃的文化氛圍足以震撼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久久無法平靜。通過此次黨日活動,要把清廉作風吸納到我們每位黨員同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立足本支部本部門營造“全方位”的清廉氛圍,為清廉文化建設注入不竭的發展動力。
(供稿人:出版社第五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