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出版社、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浙江大學圖書館協辦的“當代詮釋與傳播:2019中國絲綢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大學隆重召開。
來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英國蘇格蘭國立博物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博物館、意大利米蘭昂布羅休美術館、意大利中國“一帶一路”交流合作中心、法國巴黎高等研究實踐學院,浙江大學、中國絲綢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及其他中國絲綢相關世界優秀博物館及研究機構的60余位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本次會議目標是整合全球博物館中國絲綢學術資源,創建研究相關問題的共享學術平臺,推動原創性的研究路徑和思想交流。聚集和引進國內外中國絲綢研究領域優秀學者,為相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學術支撐。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和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處長馬義柏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表示,舉辦這樣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和聚集國內外中國絲綢研究領域優秀學者,共同探討整合全球博物館中國絲綢學術資源的可能性,創建研究相關問題的共享學術平臺,推動原創性研究路徑和思想交流,實在難能可貴。我們相信,今天首發的《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及其后續外文版出版,和策劃中的“中國絲綢海外藏”叢書將為世界上更多讀者聆聽絲綢文明故事,了解絲綢文明價值,感知絲綢文明魅力創造更多機遇。
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處長馬義柏
意大利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處長馬義柏稱,意大利希望更多地學習中國的絲綢文化,此次研討會將為全世界的絲綢文化交流增磚添瓦。
多方合作架起絲綢交流的國際橋梁
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魯東明
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魯東明、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分別圍繞中國絲綢價值的當代詮釋與傳播、中國絲綢國際合作暨“中國絲綢海外藏”叢書出版計劃做了主旨演講。
魯東明表示,中國絲綢的生產工藝、設計元素的傳播和絲綢貿易加強了歷史上“絲綢之路”沿線多國之間的聯系,促進了國際關系的和平穩定,也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發展。對全世界范圍內的中國絲綢收藏和研究的學術探討及成果挖掘意義重大,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下,這將促進喚醒人類共同命運的歷史記憶,為當前的融合、建設和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魯東明還稱,浙江大學出版社布局多年,打造出“圖書+數字+文創+展覽”的融合出版新模式,深挖絲綢文化IP,從圖書出版、文創設計、數字資源庫開發、國際學術會議舉辦和國際展覽策劃,再到選題策劃形成產業閉環。在對絲綢文化相關文物、文獻整理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絲綢藝術資源庫及服務平臺”。下一步,該平臺還將與設計師平臺等進行聯動,促進絲綢文化的產業化進程。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
趙豐表示,除卻國內收藏,世界各地的公私文博機構也有著中國絲綢的大量收藏,但都比較分散。收集隨著絲綢之路而傳播全世界的中國絲綢并進行深入研究,是絲綢文化遺產研究、保護和傳承者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國絲綢文物傳世和考古發掘很多,海外的公私博物館及基金會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不少收藏。“中國絲綢海外藏”叢書項目涉及中國絲綢文物的海外收集,涵蓋亞洲、歐洲、美洲各國公私博物館及基金會等收藏機構。
新書首發還原絲綢紋樣精致之美
傳承中國文化遺產
開幕式上,《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舉行了圖書首發式。浙江大學出版社總編輯袁亞春、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共同為《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揭幕。
浙江大學出版社總編輯袁亞春
袁亞春介紹稱,《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精選了“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每一卷的精華部分,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完美展現絲綢與藝術的結合。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共10卷,包括漢唐卷、遼宋卷、金元卷、小件繡品卷、裝裱錦綾卷、少數民族卷、暗花卷、錦繡卷、絨毯卷、圖像卷。每一卷皆冠以很有學術含量的綜述,每一卷每一物又都有言簡意賅的說明,囊括了迄今為止與絲綢相關的各項重要考古發現。
《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的意義在于加強高新技術與織造、染印、刺繡等中國傳統工藝的有機結合,研究建立文化藝術品知識數據庫,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的優化與升級,在傳承民族傳統工藝特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讓古老的絲綢煥發新的生命力。本書不僅在中國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海外出版社也對它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在本次研討會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與浙江大學出版社簽署了《中國絲綢設計(精選版)》英文版的合作出版協議。
互聯網+中國絲綢文明
助推中國絲綢研究走向世界
2018年,浙江大學承接的國家文資辦資助項目“中國絲綢藝術資源庫及服務平臺的建設”項目正式啟動,歷時1年左右時間的開發,目前系統初步成型并上線運行。
文物數字化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浙江大學)主任助理王勇超在做題為“互聯網+中國絲綢文明暨‘國際絲綢共享服務平臺’共建倡議”的報告時表示 ,在中國絲綢博物館大力支持下,“中國絲綢藝術資源庫及服務平臺”目前整理收集絲綢文物數字圖像等信息案例有25000件左右,素材來源于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等各地區域;整理收集各類歷史檔案約5000件,絲綢類研究文獻1000余件,傳承人口述史50件;整合構建了世界織機地圖等圖層信息,提供用戶上傳功能;設立了絲綢文物,當代藏品、絲綢文獻、絲綢檔案、絲綢影像等多個數字化展示欄目;整合構建了多個中國絲博館的數字絲綢展覽的線上展示空間等。
王勇超在最后倡議國內外絲綢友人,同心協力,共建共享,一起打造國際絲綢共享服務平臺。
海外大咖專題講座
聚焦中國絲綢海外藏
開幕式上,意大利中國“一帶一路”交流合作中心執行主席梅畢娜做了題為《中國絲綢文明在意大利》的主旨報告,講述了意大利的絲綢、絲綢旅游和中意絲綢文化交流的歷史,展望了“一帶一路”新背景下中意以絲綢為紐帶的文學交流與傳播。
意大利中國“一帶一路”交流合作中心
執行主席
梅畢娜
當日下午,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英國蘇格蘭國立博物館、英國格拉斯哥博物館等海外知名博物館的絲綢展覽策展人、絲綢修復專家聯袂為廣大絲綢藝術與文化愛好者和觀眾獻上一場海外中國絲綢藝術的盛宴。
眾多海外知名博物館專家在浙江大學圖書館帶來精彩分享
10月10日還舉辦了“學術及出版研討會”,與會博物館代表交流了中國絲綢館藏情況和已出版相關圖書情況,并簽訂“中國絲綢海外藏”叢書項目合作意向書。
絲綢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傳播和貿易加強了歷史上“絲綢之路”沿線多國之間的聯系,促進了維持和平穩定的國際關系,也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發展。因此,對全世界范圍內的中國絲綢收藏和研究的學術探討及成果挖掘意義重大,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下,這將促進喚醒人類共同命運的歷史記憶,為當前的融合、建設和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李俏、浙江省委宣傳部版權處副處長肖斌、浙江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李敏、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滕輝、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鐘俊英等出席了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