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您自何時就職于新職位?您認為目前的書業環境特別是您所在出版社的類型市場的大環境如何?這種環境對您所任的職業角色是否有一些新的或者獨特的職業能力要求?
我是今年3月初接受上級組織的任命擔任浙江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的,由于之前的兩年多時間里,一直是以常務副總編輯名義履行著總編輯職責,所以就我的實際工作來說,這次任命的并不算是一個新職位了。我是一個永遠也精明不起來的老實人,不懂得投機,認準了一件事就會下死力氣,出版是我矢志不渝的職業,這輩子大概也就只能干這一件事了。我認為,目前出版產業的市場大環境充滿著各種挑戰,但機遇同樣比以前任何時候更多,尤其是大學出版社在產業轉型過程中,資本運動和企業制度創新的動力雖然都相對比較弱小,但技術、人才和某些特定內容資源優勢則得以凸顯,大學出版也依然大有可為。
說到底,出版本質上并無傳統、新興之別,有的只是出版人觀念落后與先進之別。面對出版大環境的改變,出版社的總編輯已經不應是只在辦公室坐而論道,或者滿足于簽批選題、終審書稿的角色了,他必須順應形勢,摸準產業變革的脈搏,緊緊圍繞內容資源建設,營造好選題源源不斷得以集聚的機制,同時還必須懂得“守正出奇”之道,學會經營好選題和好內容,增加出版物生產過程中編輯出版的附加價值,延長內容的價值鏈。說實話,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選題經營能力問題,而是對出版產業業態的把握能力和對整個文化生產規律性的認識問題。
2.自任職以來,您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是什么?為什么主抓此項工作?具體如何推進的,希望主推方面實現什么樣的目標?是否已經取得一些階段性進展或者效果?
任職以來,在兩方面投入的精力是最多的:
一是內容建設和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內容建設的根本,是在保證正確導向的前提下,以專業和精準的出版服務,取得高水平作者,包括特定內容擁有者的認可和價值認同,并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響力。這方面,我和我的同事們正在努力改變往昔那種守株待兔式的、被動等稿上門的選題組織方式,已經越來越明白,一身塵土、一卷書稿趕在路上,遠比整日守在辦公室里“閉門造車”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想象空間。只有更多地把目光瞄準有作者的地方、有思想和創意的地方、有優質選題的地方,我們的出版才有真正的“源頭活水”。當然,像浙江大學出版社這樣依托頂尖高校、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國家一級出版社,目前選題資源還是豐富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帶著我們自己的出版主張,去選擇甚至發掘符合我們固有主張的內容,甚至不惜由此而放棄眾多平庸的、可出可不出的選題。這項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重點、重大項目的策劃、申報及其推進,這無疑也是出版單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意識和能力的體現。浙大出版社建立了重大選題培育計劃和“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高水平學術期刊”、“一帶一路”系列主題等多個重大項目平臺,制定了各類定向考核指標。目前正在實施的國家級重點項目,包括國家出版基金、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 “走出去”項目、新聞出版改革項目庫項目、國家文化產業基金項目等,不下40項,每一個項目都有一個優秀的作者團隊和編輯策劃團隊,作為總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正在為圓滿完成這些任務而不斷努力著。
二是出版物品質提升工作。我始終認為,出版物的品質是一家出版社本身的品質在出版物上的投射;什么樣的圖書編輯往往做什么樣的圖書,什么樣的出版社就出版什么樣的出版物。出版物品質是出版物內容、編校、設計、印制等多個環節質量的綜合體現,它不一定跟投入呈正相關關系,同樣的投入,有時候一個細節就決定了出版物的成敗;出版物的內容價值,也不取決于內容的長度,而取決于內容的深度,取決于內容有沒有溫度和靈魂,有了深度、溫度和靈魂,出版物的品質和影響力就出來了。為此,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重新審視相關內部質量管理制度,新制定或陸續修訂完善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出版物質量和品質的制度規章制度與具體措施。由于一些思維慣性,工作推動起來有時候很艱難,但只要目標明確,艱難行進中依然包含著希望和樂趣。
我希望通過這些內容建設和品質保障方面的努力,并通過在人才培養、市場拓展、體制機制改革等全方位工作的推進,浙大出版社在重點產品線營造和品牌建設上能更進一步,做出浙大版圖書自己的氣質、特色和氣象來,使浙大出版社真正成為學術文化出版的重鎮和學校高水平成果發布的重要平臺。
我希望通過這些內容建設和品質保障方面的努力,并通過在人才培養、市場拓展、體制機制改革等全方位工作的推進,浙大出版社在重點產品線營造和品牌建設上能更進一步,做出浙大版圖書自己的氣質、特色和氣象來,使浙大出版社真正成為學術文化出版的重鎮和學校高水平成果發布的重要平臺。
3.自上任以來,您最大感受是什么?2015年或者更長遠一段時間里,您對出版社有哪些發展構想?“十三五”的出版選題如何規劃?
做出版,只談理想不行,沒有一點理想更不行。作為出版人,我們在轉型和充滿變革的今天確實面臨很多困惑,但是,有一點是很明確的,轉型和變革很大程度上使得不同的出版社站在了同一個起步線上;未來決定勝敗的,恰恰不是起點,而是在轉型變革中自身的戰略定力和對多種資源的集聚掌控能力。
浙江大學出版社目前正在加緊制定完善出版社“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及“十三五”重點選題與品牌建設專項規劃,我們初步確立了建成一流大學出版社“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目標。未來五年的階段性目標是躋身國內一流,在高端藝術、學術文化、科技原創、國際化高水平期刊等幾個出版領域,形成幾條有較大影響的產品線,提升浙大出版社整體品牌的輻射力、美譽度。為此,從現在開始就必須在出版社內尋求共識,創造良好的文化和制度環境,以目標和理念去統領思想、凝聚人心,并踏踏實實去落實任務、實施好每一個項目。
最近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十三五”出版規劃項目,首批2171個項目中,浙大出版社入選了12項,其中還包括了1項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項目,入選項目數,與高教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并列全國第18位。這是業界和國家出版管理部門對我們承擔國家級出版任務能力的肯定,未來幾年,我們會著力在保質保量完成好這12個國家重點項目的基礎上,繼續在相關的主題出版、文化傳承、學術原創、經濟與社會治理、教育教學、大眾閱讀、兒童成長等領域,加大研發力度,爭取有更多的項目在各類國家出版精品化建設工程中入選;同時發揮重點、重大項目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打造浙大特有的學術文化出版品牌和教育出版品牌,帶動浙大出版社出版社整體的、局面性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