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浙江大學出版社在高端藝術出版領域做得風生水起,在這其中,不得不提到《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這一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的整理范圍,是戰國至清代重要的繪畫代表作品,這些作品散藏于海內外數百家博物館與收藏機構。調查、編目、洽談版權與拍照等工作,艱巨而漫長;編纂與印刷,也須滿足國際最高標準。因此較之以文字呈現的文化遺產的整理,這個項目相對要求更高,難度也更大,缺少國家的相關支持,是難以開展的。
自“十一五”時期《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中最先啟動的《宋畫全集》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元畫全集》《明畫全集》在“十二五”時期又持續獲得資助,目前,浙大社“十三五”時期重點項目《清畫全集》《戰國—唐畫全集》正在積極申請基金資助。“基金辦的支持使我們的項目做成了一個產品系列,我們做《宋畫全集》時根本沒想到《元畫全集》,由此延長出了一條產品線,打造了一個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魯東明對基金辦的持續大力支持滿懷感謝。
通過《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陸續出版,魯東明認為,真正好的題材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系列。《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做下來,這個圈子的很多作者越來越聚集到浙大社周圍,出版內涵也越來越深。魯東明舉例說,出版社從原汁原味的整理類出版項目,漸漸地積累到很多研究性的內容,做出了深度。比如以前請作者幫忙鑒定一幅畫,或邀請他撰寫一些圖錄,后來,作者希望就研究性成果與出版社合作。“大的基金項目起到學術‘溢出效應’,反過來帶動了相關原創著作的出版、以前有些藝術類的選題往往是分散的,現在則使藝術史、文化史學者的研究互為借鑒,形成專題研究下去。基金辦的支持為我們在高原上發現高峰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產品線延長了,浙大社又精心謀劃橫向拓展,爭取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努力打造文化藝術出版領域“拿得出的拳頭產品”。從《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延伸到多個出版系列,浙大社人將其稱為“國寶”大系,其中包括“絲綢之路”壁畫系列、近現代國畫大師系列、碑帖系列等。
得益于基金辦的有力支持,近幾年來,浙大社筑巢引鳳,不僅好作者紛至沓來,編輯人才也不斷涌現,魯東明將人才培養的要點總結為“五個大”,即大項目、大平臺、大團隊、大貢獻、大發展。“要鍛煉一支團隊必須要有一個平臺,大項目才能建起互動的大平臺。”他坦言,剛剛做《宋畫全集》時,浙大社缺少藝術編輯和搞藝術研究的作者群,現在,浙大社兩層辦公樓都是與做藝術有關的軟硬件,中宣部領導考察后寄語浙大社“成為國家的高端藝術出版基地”。
“十三五”開局之年,魯東明對國家出版基金也有了更多的期許。他不僅希望國家出版基金能一如既往地持續資助好項目,還提出“往兩邊走”的建議,從形式上拓展到數字化,從內容上往深走,即從紙質出版延伸到參與大數據平臺建設,從出版延伸到學術研究、文化創意、展覽相結合。(雷萌)